前言

因事耽擱,馬上又重蹈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迴圈。總想著要紀錄一天在某場TED演講聽到文化腳本的概念,卻因為這個領域不是這麼的熟悉,研究起來勢必得花費相對較多的時間,一直遲遲沒有動筆。經此一事認知到,作為部落格文章,可能需要認真審視一下挑選的主題,或是艱深主題的頻率,不然因為擔心寫起來不順手,遲遲不願動作,而壞了培養習慣的大事,實屬得不償失。

{% youtube t6GKtMNyFAI %}

起初是因為在Youtube上面,看了這集TED演講,裡頭提到許多概念,都和過去在學幾年下來,自己整理的結論不謀而合,有興趣可以看看。更重要的是,在這次演講中,講者提到了文化腳本這個名詞,這也是我一次聽到,當下就有個靈感告訴自己,有天一定要好好的研究、紀錄。

文化腳本

我們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是跟著一套社會規則在前進,這套社會規則威力最大的部份,其實並不是靠著強制力來逼迫我們一定得作什麼,而是依靠一套腳本在運作。

這套腳本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只要這麼做 (舉凡孝順、友善、包容…等),對大家都有好處,而我們也真心同意它。

腳本從何而來?

這套腳本很大程度上都是透過文學作品,或是任何故事載體的形式都能帶來。 舉例來說:當我們在電影甚至故事看到一個善良、堅強在結局得到好的回報,我們就會將此內化,告訴我們自己應該要擁有故事角色的特質。

而這個腳本也將會在許多領域發揮作用。像這幾年討論熱烈的婚姻平權議題,有趣的是,在台灣,這個議題似乎以年紀作為分界線,來區隔台灣族群。年輕世代相較於年長世代更能夠接受這種多元性,因為大量的漫畫、動畫、文學作品、電影,早就告訴我們另一類的性別或是另一種生活方式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因為我們有腳本,使得我們得以更容易理解 ; 但對於沒有腳本的世代,間接導致了他們難以接受這種觀念。

講者用兩張動物方程式的海報封面,再次詮釋了一遍文化腳本的框架。

如果看過動物方程式,若把裡面的動物都抽換成人類,其實際的內容就是一部警匪片。但如果把這張海報封面裡頭的角色制服扒光,我們下意識就很容易會認為看起來相較嚴肅、兇猛的動物是扮演警察的角色,可是在故事中,導演選擇讓兔子擔任警察。導演正在嘗試翻轉一個過往我們沒辦法理解的刻板印象。

看起來柔弱、身材嬌小的人也能夠勝任較具風險的工作。

這是一頭羚羊,在故事當中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位熱門偶像歌手,從海報當中看到的所有形象,高跟鞋、修長的腿、洋裝等等,看上去都是一位女歌手。但這個種類的雌性羚羊,照理來說,頭上是不會長出那段角的,若對於這個物種有些許的認識的話,便能發現劇組將這位偶像歌手設定為跨性別的羚羊。他的生理性別是雄性,但是他的社會性別可能是雌性。

其實,任何人都可以去作任何事,不管你的性別、不管你的外表、身材,或是任何型態。

當然,這對我們現在來說,可能算是一種比較前衛一點的概念,但不妨想像看看,如果像這樣的電影、故事反覆個幾十年,不斷的沖刷、不斷的潛移默化,其帶來的影響是相較的正面的。